要发展消费金融,首先要解决“银行资金的合规对接的堰塞湖的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不断更新,“消费升级”浪潮在中国渐成规模,人们追求的不再是简单的温饱而是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金融也随之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在消费金融高速发展的同时,又会衍生出什么样的新商机呢?神州融联合创始人黄海珈对野马财经(公号ID:ymcj8686)表示,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定位于助贷模式的非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规模也在快速增加,在实现资金和信贷资产对接过程中,非持牌类消费金融公司和银行都会产生新的痛点,这必然会导致面向他们的第三方服务需求增加。
银行和消费金融的竞和之路
消费者从应付生活转变为经营生活、享受生活的过程,传统的生存型、物质型消费开始让位于发展型、服务型等新型消费,在追求生活品质的过程中,难免有消费者产生提前消费的需求,消费金融应运而生。
相对于非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这个称呼,黄海珈更愿意将这些提供信贷金融服务的企业称为助贷机构。
黄海珈认为,金融是一个重监管的行业,合规是核心,助贷机构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放贷资质和放贷资金,想直接放贷就必须获取相关的资质,获得消费金融牌照或者小贷牌照等等,但目前有牌照的机构寥寥无几,这就意味着他们只能做一个信息中介,撮合资金端和资产端,当然,助贷机构依然需要打造风控全流程的能力和具备兜底能力,否则难以规模化接入银行资金。
而银行这类传统的金融机构在“消费”衍生的新市场中也有自身的痛处。
银行擅长的领域是传统的抵押担保和车房等按揭贷款,放款前一般会通过人行征信查询过往的贷款、信用卡记录等等,相对于迅速崛起的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市场,银行的体制、风控方法论、征信数据采集、获客渠道等等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因为在消费金融市场,数亿小白、小蓝用户的金融行为数据都是空白的,面对这类用户银行一般是有心无力,再加上经济环境下行,银行传统业务发展不力,风险骤增,出现了一些银行年终奖一块钱、变相裁员等等这都是利润受影响导致的。
另一方面,助贷机构和很多跨行业的传统机构的竞争进入到消费金融领域,也使得中小银行的压力越来越大。
由于银行服务存在空白,金融市场产生了机会,而这个机会在第三方支付和P2P的快速发展之下,从2011年开始集中爆发出来。今天的消费金融发展势头迅速,简单的数据服务已经无法满足B端银行、企业的需求,消费金融的蓬勃发展也会引发对消费金融中后台综合性风控体系和决策体系的需求爆发,包括全流程的信贷管理系统、大数据征信、评分建模和风控策略的优化,以及自动决策等。
黄海珈认为,建立在大数据征信基础之上的数据模型应用服务只是一个方面,在这个基础之上,神州融致力于消费金融的场景端和资金端的提供了全流程的风控基础设施系统化服务,结合大数据征信和评分建模等方式,一直努力于银行资金的合规对接的堰塞湖的问题,助贷机构获取用户后,通过平台做好核身、反欺诈和信贷决策,银行只需发挥牌照优势,在合规的基础上为场景化助贷机构提供资金。
所以在黄海珈看来,神州融是信贷服务的第三方中后台基础设施,做的是连接资金和资产两端并提供云端服务。
创业就是逼着你往前跑
“中国的创业环境比较激烈,对此我印象很深。”
谈到创业经历时,黄海珈举了一个例子,“2014年的时候,百度搜索‘大数据风控’,还看不到有同行在买这个关键字,然而过一段时间后,满大街的第三方服务商都在抢这个词,尽管大家的服务层次水平差异很大,但是产品的抄袭是很快的,这样就会逼着你,做好客户体验和创新。任何一个领域的细分市场,都会在短时间内涌现出大批同质化的竞争者,当然行业也在加速洗牌。”
黄海珈认为,对于助贷机构除了业务和获客上面临激烈竞争外,要面临许多其他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和资金端等。助贷机构就相当于一个小银行,从获客到产品设计,再到风控系统搭建、大数据征信接入、资金端对接,这些环节和流程是全世界的金融机构都要面临的。
“现在有传统企业和创业者想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如果全用自己的力量招兵买马,从获客到大数据自动决策平台全方位自己建设,从头打到尾,那他可能没有太大的机会。”
黄海珈强调,如果有企业现在试图搭建一个生态闭环,他的时间、人力、物力、管理的投入太大,新进入者根本耗不起,他的精力应该花在获客和用户体验上,花到消费金融场景和渗透转化中去,所以在基础设施能力上和第三方成熟的服务商合作很重要。